网站首页 注册会员 登陆论坛 搜索帖子 最新帖子 最热帖子 彩信频道
 
论坛首页忻氏家谱 → 当前帖子
 
题目:试编制《忻氏前24代世系图表》敬请斧正 回复: 17 浏览: 691
^_^!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8-30 22:47:05 序号:1278
 
  本人对忻氏宗谱向无了解,实在惭愧之至。昨晚拜读忻林先生之《陶公山忻氏的前二十五世家谱系列介绍》,始觉混沌初开。
粗读之后,发现似有一些问题值得探求。为求一览无余,便于提纲挈领,有利思考,故今晚无师自通地编制图表一张。图表格式怪异,只求方便自己实用,或将贻笑大方。内容方面,主要列入引起自己思考而需要比较的部分。14世忻都公以前部分,旧谱资料或不详,或存惑,表中也就从略。17世仲仁公以后,资料较详并可信度高,是引起思考的缘由。
先将图表贴上,请忻林先生及忻氏研究诸位先进斧正。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8-30 22:57:36 序号:1280
^_^!
回复内容: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8-30 23:15:01 序号:1281
^_^!
回复内容:
  尚有3处地名须请教:
1、黄泥大岙不知在何处?
2、新盐场何指?鄞县旧有“盐场”地名,即今之咸祥也。康熙初尚称“盐场”,未见“咸祥”之名。而新盐场不知所指何处。
3、张村又在何地?
表情: 作者:忻林 时间 2007-8-30 23:16:03 序号:1282
^_^!
回复内容:
  代锦帆先生贴图

锦帆先生的“元武”一解应可为创见,旧谱不解“元武”,应是缺王朝年表书之故,现今工具书编得多了,此事不难推理,仲仁公18岁生徕公也不算早,此论应可定。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8-30 23:18:51 序号:1283
^_^!
回复内容:
  另:
经查,“墩头王”地名,当今仍在使用,系舟山市金塘区盐仓乡海富村所属的一个自然村。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8-30 23:45:14 序号:1284
^_^!
回复内容:
  17世仲仁公17至20岁生俫公,19世福公23岁生遄公,合情合理。唯中间有18世俫公与福公相差仅7年,难免费解。而上下各代记载确实且皆合情理,应无疑点。

故而唯一可以猜测的是:过继。

不知在诸多旧谱中能有线索可寻否?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8-31 0:22:51 序号:1285
^_^!
回复内容:
  新盐场已经查到。

民35年鄞县调整行政区划,由351个乡镇归并为88个乡镇,调整前后均有紧挨梅墟镇的盐场乡,新旧盐场乡所辖村落中皆有“新盐场”。

乾隆时,新盐场、梅墟同属老界乡四都。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8-31 20:29:01 序号:1286
^_^!
回复内容:
  今天继续。

昨天提到不知张村,现在找到一个上张村,在姜山集镇的东边不远。

从17世到24世,族谱中提到的地名除了陶公山,大都是小港、梅墟及附近。就是邱隘,也好勉强算是梅墟附近的。以古代交通不便、交往局限的条件,关于23世城公嫁女,我怎么会对孤立于陶公山、小港和梅墟而远在姜山的上张村感兴趣呢?

明、清以来,鄞县的外海捕捞渔业十分发达,有时渔民、渔船数量甚至超过定海本县。而鄞县外海渔民的聚居地,却不是靠近下江的村落,而是东钱湖和姜山,有东钱湖帮、姜山帮之称。以陶公山为中心的东钱湖,外海捕捞规模自然是全县第一;而第二,就是姜山。近在海边的大嵩,可怜只能屈居第三。

姜山张村,分上张和下张,以前是否合称张村,待考,反正张村这个地名现在也是可以用的。而这个张村,正是姜山外海渔民的聚居地。50年代成立的姜山外海渔业合作社,就在张村。

上文提到,鄞县外海渔民的聚居地主要不在江边、海岸,而在远离江、海的东钱湖和姜山。其原因,可能就是这些渔民本来就是从定海迁来的。忻氏族谱可以证明这点,而张村张氏的祖先也有从定海迁居的可能。如果忻氏祖先和张氏祖先本来就是同乡甚至亲友,相互通婚就可以理解了。这就是我对远在姜山的张村感兴趣的原因。

(定海县居民大量内迁鄞县与朝廷实行海禁有关,容后详述)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8-31 21:14:22 序号:1287
^_^!
回复内容:
  17世以来宗谱所涉及的地名,还有黄泥大岙和高塘头2处。

关于黄泥大岙,暂时还找不到能让人眼睛一亮的线索。找到下面小港附近“大岙“的资料,只能说是“好过没有”。

  “三台山 新碶西北6.6公里。山岗北坡属小港。东靠太阳会山,西南近四顾山。民国《镇海县志》载:`在四顾山东北、平列山峰左右,山腰有大石,下有洞穴甚深。'海拔243.1米。左右有三峰,高程从西南逐步向东北降低,形如台阶,故名。山下有大岙,又名大岙山。
  ……
大岙 新碶西北6公里。东起大(碶)青(峙)公路,南连永久村夹岙,西接四顾山,北近江门岭。因岙较大,故名。”

  这里让人有点牵挂的话是:“三台山……山岗北坡属小港”。
  两段中提到的大岙,应为同一处。而小港与新碶本来就是紧挨着的。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8-31 21:30:10 序号:1288
^_^!
回复内容:
  再说高塘头。

陶公山人熟悉的高塘头,是廻龙桥附近的那个村庄。这个高塘头确与我们忻氏有缘,忻氏史上著名的董沛(1828-1995),就是高塘头董家人士。但董沛与顗公原配徐氏相差400年,显然扯不上边。

不过,徐姓倒是高塘头的主要大姓,而且在明代就有。但为何会与生长于或小港、或梅墟的顗公联姻,希望能有佐证,才能没有缺憾。

其他能更符合条件的高塘头,暂时还没有找到。

表情: 作者:忻林 时间 2007-8-31 23:42:49 序号:1293
^_^!
回复内容:
  一直在想端一公来陶公山必有根据,一是本来有胜道公来过,会有亲戚在陶公山,亲戚姓什么?最好有当地其他姓的家谱可查证!二是由定海一路迁来,到陶公山之前有政府指定的迁居点,如现在三峡移民。
表情: 作者:忻林 时间 2007-9-2 23:22:46 序号:1299
^_^!
回复内容:
  18世俫公与19世福公的关系,锦帆先生推测为过继,我认为还是有疑问的∶
一是过继的原因是因为不会生儿子,而九岁的俫公尚未到婚配年龄,焉知其不会生子?即便他长大后不会生子,也不会过继一个只比自己小九岁的人来当儿子。而这福公又是谁的儿子过继过来呢?是去了天台的孟仲公之子生的?还是去了福建的季仲公之子生的?
二是俫公有两位夫人,还生有一女,在福公之后又生有祉公,后来祉公迁德清,有后代为明太医院使。可见这位小俫公九岁的福公确实生得蹊跷。
如德清有家谱可查考,即可明白这两代人的关系!
表情: 作者:忻林 时间 2007-9-2 23:32:34 序号:1300
^_^!
回复内容:
  再者∶
仲仁公和儿子俫公娶的都是小港周氏,难道当时他们或许住在离小港不远的村庄,或许就是住在小港!
还有∶
23世忻城公和儿子忻顗公娶的都是新盐场俞氏,难道他们娶亲真的讲究亲上加亲的关系吗?
如有小港周氏和新盐场俞氏的家谱,或许可查明这种关系!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9-4 0:04:08 序号:1306
^_^!
回复内容:
  复序号1299:
过继之事确有疑问,但不在年龄,而在后面还有祉公。
因旧时过继与当今收养不同,常常就是为了传宗,不一定要真正抚养过的,有时在父辈临终前才决定由谁承祧,所以年龄不是问题。可以注意徕公四十而夭。
费解的是后面还有祉公。如不否定过继,也会有各种可能。承祧制度比较复杂,而且宽严不一,现在对此制度只有模糊印象,须再查资料后谈。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9-4 0:16:31 序号:1307
^_^!
回复内容:
  复序号1300:

我猜测是16世高公已在小港定居,应该就在小港。

小港和梅墟,一、都是舟山与大陆通商的重要码头;二、两地都有造船业。在舟山造的船,木材也是从大陆运过去的。

后来就住梅墟了,这应该是18世忻徕公或19世忻福公的事;再后来到陶公山。

当然都是猜测,嘻嘻。不过也是从最大可能进行猜测,有点蛛丝马迹,不是胡说八道。


表情: 作者:忻林 时间 2007-9-6 8:59:14 序号:1321
^_^!
回复内容:
  小时候在东钱湖边,听说渔民他们由此出海去打渔,还有海军在此设基地,也以为这里一直通海。最近详细看了地图,这东钱湖找不到直接的出海口,四面有一大片陆地,所以要请教锦帆先生,东钱湖最近的出海口是哪里?
锦帆先生的猜测是很接近证据的,所以并不是空穴来风,只是我们凭家谱的证据只是孤证,还要找些旁证才能铁定后面的结论。因此,在排出迁徙路线后,还可去当地查访文献资料,哪怕在当地的文人应酬诗中找到一句话也可证明我们的猜测是合理的!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9-8 3:56:24 序号:1335
^_^!
回复内容:
  那就再来一张地图吧。
东钱湖渔民的出海口可能在杨木碶;是否也可以在梅墟,存疑。
姜山张村的渔民出海大概过铜盆浦。
但是都没有把握,要问一下渔民。

上面的地名地图上我都都标上了。

表情: 作者:忻礼明锦帆 时间 2007-9-8 4:03:26 序号:1337
^_^!
回复内容:
 
 
表情
插入
上传
内容
  回复帖子
Copyright © 2006-2008 *中国忻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